中國造船業山東樣本:等待黎明
2013-08-27 08:28:52 來源:證券時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生存競跑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員張西林認為,行業仍處于吸收過剩產能階段,2013年是航運企業自保現金點向保盈虧平衡點過渡的一年,這意味著活下來的造船企業有望看到需求市場的重新興起。8月出臺的船舶工業扶持政策是原政策的延續,超預期之處在于鼓勵提前報廢船舶的范圍不局限于沿海運輸船舶,張西林測算全行業可能補貼70億元,有利于緩解航運公司資金面緊張局面。
“市場需求將有所改善,要活下來的船廠第一得有合適的訂單,第二得保證資金鏈不斷裂。造船業另一大問題是融資環境緊張,多數造船企業資金緊張。”多家接受采訪的船廠說,他們被銀行列入限制貸款對象。這是產能過剩行業在國內融資市場普遍的遭遇。
大宇造船山東公司也遇到這個問題,不過作為船業巨頭的子公司,日子好過一些;在銀行授信收緊的情況下,依靠母公司先打款的方式來渡過資金流轉難關。
相比之下,日本船廠的日子可能是相對好的。“他們一靠日元貶值,二靠提高技術含量來提高爭奪訂單的競爭力。”大宇船廠總務部課長樸京浩說。
業內對兩三年走出低谷的判斷,來自對仍未消解的價格戰的擔憂。業內人士曾說,如果現代重工(船機庫 位置)為贏得更多訂單而降低報價,那么整個行業造船報價可能將被拉低15%。現代重工總部位于韓國蔚山,是全球最大的造船企業,其產能超過第二、第三名造船企業產能之和。商船、散貨船的虧損格局使船企缺乏降價搶奪訂單的動力,但在特種船、海工等領域的價格戰還未結束。排名世界前三的船企現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均屬韓國,今年價格戰的硝煙還在延續。
現代重工訂單大概只夠生產1年,而大宇造船、三星重工利用自身大型設備優勢已經立足海上采油設備行業。危機造成傳統船舶市場需求急劇下滑,但原油價格高企帶動油氣勘探、開采投資增加帶動海工裝備訂單在很大程度對沖訂單額度下滑,需求高端化趨勢凸顯。海工比造船利潤率高出不少。
海工維持高景氣
在山東省及青島等地市政府部門產業管理中,船舶和海工裝備行業是連在一起的,一般稱為船舶海工裝備行業,業內則分得清晰些,事實上,在造船業極度不景氣的當下,海工企業不愿和造船聯系起來,船舶企業則向制造特種船舶或高附加值的海工裝備。
中集來福士(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位于煙臺的廠區外掛著兩個公司名: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萊佛士船業有限公司。“其實我們不造傳統船了,主要做高端海洋工程裝備,比如半潛式鉆井平臺(船型 船廠 買賣)、自升式鉆井平臺,造船也是造特殊用途船舶,如浮式生產儲油船(船型 船廠 買賣)、起重船、鋪管船(船型 船廠 買賣)等。”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企管部經理蘇飛說,如果把造船與海工裝備業做區分的話,公司屬于純粹的海工企業。
中集來福士是典型的從造船業向海工裝備轉型的船企,原為新加坡公司控股,2008年中集集團收購煙臺來福士時,該公司已經向海工發展。
海工裝備業近5年迎來高速發展,目前中集來福士手持半潛平臺訂單居世界前五位,中國對外出口交付的7個半潛平臺項目,中集來福士占6個。出口的平臺基本都在挪威北海采油。
“一個半潛式鉆井平臺出口價5億美元左右,還處于產業培育期,鉆井平臺訂單金額大,但利潤率有限。”中集來福士公司人士稱,半潛式鉆井平臺制造周期三年以上,出錯率、返工率等問題還有待解決,電焊、零件采購等容易出錯的環節也需多經歷幾個平臺制造周期來控制成本,目前盈利不夠明顯,還處于參與市場競爭站穩腳跟的階段。
由于對產業升級有拉動作用,地方政府頗愿扶持海工企業。中集來福士一個鉆井平臺要用3萬噸鋼材、6萬個配件,從全球2000多個企業采購,其中包含600多個山東本地配套企業。
作為全球化色彩最明顯的產業之一,觀察造船業、海洋工程裝備業的景氣趨勢需站在全球市場角度。東北證券吳江濤分析說,數年內中國造船業產能結構性過剩、配套自給率過低的局面難以改變,發達國家在產業鏈上的高端船舶制造配套、把控設計等產業,短期不存在轉移的基礎,中國船企在低利潤率的階段還將徘徊一段時間,但機遇正在走來;傳統船舶市場需求急劇下滑,但原油價格高企令油氣勘探、開采等領域的投資大為增加,獲得海工裝備訂單的企業能很大程度對沖新船訂單下滑困局。